【親愛的,這也是你,只是你不承認罷了】

【親愛的,這也是你,只是你不承認罷了】

10490068_10152992079730630_5452958736413395196_o

 

上週逛街時,看到一對大約是高中生年紀的男孩女孩,坐在咖啡店裡落地窗旁,那女孩先是看了站在咖啡廳外面的我,然後向他一旁的男孩竊竊私語,

也不知道說些什麼,連男孩也跟著笑了,像在討論我似的。當時的我卻不知怎麼地瞬間惱火,一時綠巨人浩克上身,衝動地想找他們2個吵架,順便問他們到底在看什麼、笑什麼。

最後當然是沒幹出這等蠢事,但他們說笑的場景、以及我瞬間惱火的情緒經驗卻揮之不去。

我承認當時看到他們對我品頭論足的樣子,理智線差點要斷掉,但還好我沒有做什麼舉動來發洩情緒,否則不知後果如何。

但我知道,如果行為與情緒同時間反應,是很容易造成憾事的。

後來認真想,為什麼會對他們的行為感到生氣?我是真的聽到他們對我批評了嗎?沒有!

也許他們是在說:「你看那個熟女好美喔」、「對啊,我姐姐也沒她漂亮,她真優雅」之類的對話,但我卻先自己往壞處聯想了,導致我那一整天心情極差。

我想瞭解自己為何有這種情緒,於是開始自我分析,客觀地還原事件現場:
男孩女孩看著我笑的時候,我把這個行為解讀成”嘲笑”。為何是嘲笑?是經驗告訴我的 : ”那種笑容”等同嘲笑。什麼經驗呢?

是我在青少年時因為成績差常出糗常被老師點名,同學都會笑我,也看到他們的表情充滿不屑,他們的笑容及眼神已深烙在我的心裡。

當時的我是孤獨的,沒有人聽我說話、也沒有人安慰我,只好躲在廁所哭泣,哭完了回到教室又武裝成一個”我才不在乎”的獨行俠。

那時只有自己知道受傷了,但我想要變得更堅強,所以我的武裝就是一個保護殼,”只要冷若冰霜,就沒人敢欺負我”,

這樣的武裝伴我成長了好久,所以我常聽到朋友評語:「剛認識你時,你看起來不好接近」。

那時我是個小孩,現在雖已是中年美魔女,但當時受傷的我還在心裡沒有長大。不得不提出每個人都知道的內在小孩論,

小時候受創時沒有得到解脫撫慰,某部份的心靈也凝結在當時的場景,那凝滯的心靈成為你的”內在小孩”。內在小孩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心靈辭彙,只要試著把引發你情緒的事件當成”中性”的,先控管情緒,然後專注於”為何這個事件會引發一連串的負向情緒”的原因,將當時的情緒脈絡試著梳理一遍,很快地你就會找到內在小孩的棲身之處。

但我今天比較想談「陰影」,最近這個辭彙蠻流行的,我對它也很有興趣,但它的概念又比內在小孩深廣許多,也包含許多神祕面向,

甚至內在小孩也被包含在陰影裡面裡。而我仍在研究陰影,想著它與花精的關係,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。

陰影有點像是「心經」提出的「色」、「受」、「想」、「行」、「識」中的「識」。

我可以很確定花精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內在的陰影面,例如喜馬拉雅精素、蘭花花精等。使用這些花精,有時候會瞥見自我陰影,

這樣講好像很恐怖,畢竟大部份的人都想當一個光明正向的個體,有誰想要一直看到自己的陰影。但如果我們只了解自己的光明面,

而不去深究陰影面,那麼當你想癒癒自我時,你所碰觸到的心靈層面也相當膚淺。很多人到處參加靈性工作坊,

一群人大哭大笑擁抱後,當下真是四海一家親的感動,但回到家自處後,沒幾天又打回原形,一樣憂鬱、難過、還是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。

為什麼呢 因為那些快樂是短暫的、假性的。陰影面還是得要得要獨自消化,沒有人能幫你理解自己的陰影面。

「陰影」是你的一部分,你快樂的時候不會跑出來,所以就會以為世界太平,一旦經過某些事件觸發,就會很容易看到,而且會深刻感覺到。

例如有一個常常禪修的人,但一談起戀愛就變得很”番”,平常他在佛法中學習到”放下執著”的道理,早就被拋到腦後了。

而藉由”關係”這個照妖鏡,陰影也無所遁形,它跑出來時,你還會否認:「那不是我,我不是這樣的人!」

但依據陰影理論來說,那也是你,只不過平常它不會沒事就跑出來。人的陰影面是藉由特定的人事所觸發,陰影就是你自己不想承認的一部份。在你發怒發狂發瘋後,不明究理的你,還只以為那些是”情緒”而已,過了就沒事。但是情緒是會輪迴的,下次還是會被觸發,會再一次憤怒、悲傷、歇斯底里、痛苦。而陰影終其一生會跟隨你,既無法斬除,只能學會與之共處。

我對「陰影」有興趣的原因是,人可以在負向情緒中發現它。榮格心理學認為負向情緒的源頭來自於心靈深處的陰影,情緒是果,陰影為因。

但是正常人如果處於負向情緒時,通常會想趕快逃走,我也不例外。看到一個人傷心的時候,自己或旁人就會開始提醒:「你要積極正向」、「跌倒了就要爬起來」,

就好像負向情緒是過街老鼠,恨不得將它趨之別院。

我們都不習慣看到自己的陰影面,覺得那個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,也希望能夠讓趕快回復到"正常生活",

當大家都這麼想,就少了許多觀察自己情緒的經驗、探究負向情緒身後的陰影面的機會。榮格認為,人可以透過這些負向情緒找到自己的陰影,了解到心靈深處的東西。

而了解陰影的好處是,可以不被負向情緒所控制。

前文說到,我在週末見到一對男女所引發的內在小劇場事件,如果我當時被情緒拉走,我就會成為綠巨人浩克,那個情緒深深連結我內心深處的陰影面。

如果我成功地深究自己為何理智斷線,下次再碰到同樣事件,會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自己的情緒,而不被它控制。

一直透過情緒觀察與內省練習,也許會有這麼一天,當我真的迎向他人嘲笑的眼神,我都能泰然自若、不再暴走,這表示自我療癒了。

不只是花友,我有時候使用花精會產生情緒不舒服的情況,無論是多夢、負向情緒更放大等反應。這是因為花精會讓人看到內在更為深處面向。

因服用花精像剝洋蔥似的,將表面剝開後,一層層地深入核心。有時就連使用貝曲花精也有這種陰影干擾狀況,若遇上此情況,我們可以先停用花精一陣子,再行服用。

或是在原有服用的花精加上胡桃花精、聖星百合花精、白楊花精、榆樹花精,讓陰影反應緩和,而蘭花花精的陰影戰士、業力鎮定、陰影降落花精,也對陰影反應有所幫助。

另外,芥茉花精的特性也頗像人類的陰影反應,它在貝曲花精系統裡頗具神祕意味。

有些朋友認為負向情緒是種病,所以認為花精能”藥到病除”(註:花精不是藥、情緒也不是病),使用某些花精產生陰影反應也會讓他們卻步。

但若從陰影理論來理解情緒,情緒只是內在陰影面表現的種種途徑,真正需要被探討的是找出內在陰影形成種種脈絡,

而不是極力逃避、去除、排解、否認種種負向情緒,如果你不去理解它,反而打壓它,負向情緒將會一次比一次來得更猛烈,試圖逼你正視。也惟有對它了解,才能不被所囿。

花精從來就不是安慰劑,它能還原人類內在已擁有的神性,進而面對生活的種種問題,另外它也能夠幫助人更了解自己,

無論是好的或不想被承認的面向,那都是自己,我們可以試著用寬容的心態容納自己的多重面向。如果一直在逃避「情緒的不舒服」,就會喪失了解自己的機會。

Edward Bach(貝曲花精創始者)曾說病痛其實是仁慈的,它是我們發現自己錯誤的方式。換個層面來說,

種種負向情緒也是在於提醒自己要去關照、發現、理解內在的方法,也惟有理解了才不會恐懼它。

緩和情緒陰影面的花精:
#貝曲花精: 芥茉、胡桃、聖星百合、榆樹、白楊
#蘭花花精:陰影戰士、陰影降落、業力鎮定
#大樹花精
#蘑菇素精:古香桃木、尤加利樹

圖文: Jenny

Leave a Reply